7月18日,文学院“梦之航”实践团16名实践队员整理行装由太原火车站出发,历经31小时的路程,到达江西省井冈山,一支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实践队正式开始了由北至南的红色实践学习。
“梦之航”实践队本次课题为红色微电影“红霞”创作与拍摄,出发前,实践队完成前期拍摄任务,并携带设备赴井冈山进行实践学习,从巍巍高山到水田稻米,实践队在欢声笑语和绿水青山的陪伴下,寻着列车的铁轨,于7月19日晚到达基地。
7月20日,“梦之航”实践队井冈山学习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早6:30,实践队成员在国旗下进行晨读与晨训,伴着清晨的阳光和鸟鸣,热情洋溢的基地学员们开始团队讨论或大声诵诗,朝气蓬勃又青春昂扬。晨训后,基地于7:10分进行第二期基地学员的首次升旗仪式,庄严的国歌声中,实践队员向国旗行注目礼,唱国歌,在青山包围中,红色种子在队员们心中生根发芽。
7月20日上午9:00实践队员参加了“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季专项行动(第二期)开营仪式。在基地老师深切寄语后,基地为实践队授旗。随后,在激情30秒展示环节,伴随着山西大学校歌,气势恢宏的宣读了实践口号,相信在井冈山的九天时间中,“梦之航”实践队必将让梦起航,让梦飞扬。开营仪式后,实践队员在基地教室参加了专题讲座--“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课程,滕老师在课上讲述了井冈山的历史地位、毛泽东“引兵井冈”的故事、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以及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课程传递了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不易与艰辛,井冈山革命代表的不懈奋斗与坚持,实践队成员也会不忘初心,认真完成实践任务,学习井冈精神。
下午,实践队成员在基地教室学习了有关三湾改编的故事,深刻认识到了党的领导是革命事业成功的保证。课后,实践队与来自各高校的学员们一起,在教室内进行了团队建设活动,实践队中一部分队员与其他学校合并建班。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决定,代表着班级的班名、班徽、班训和班歌诞生。成员均为实践队成员的“文瀛激荡”队上台展示了班级文化。所设计班徽由一个五角星和小篆体的“文”字组成,五角星是革命之星,代表着井冈山的革命信仰,小篆体的“文”字充分展现出了文学院的特色,象征着山西大学文学院实践队是一支能文能武,文武双全的团队。本次团队建设活动中,每个队员发挥自己的优势,让个人优势推动集体优势,体现了实践队牢不可摧的凝聚力。
当晚,实践队员在基地钟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红歌,领会到歌声中的红色记忆,感受到井冈山历史的悠久和积极的能量。在激扬歌声中结束了第一天的课程。
第二天上午,在基地教室开展了访谈教学“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后代话初心”。刘玉平和林立平两位老师讲了自己父亲母亲的革命故事,他们为信仰而牺牲,为工作奉献。实践队员们细心听讲,被先烈们的故事所感动,而山西大学文学院实践队将攻坚克难,艰苦朴素,坚持学习,传递红色基因,跟随“正能量”引路人不断前进。
下午,“梦之航”实践队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怀着沉重的心情,实践队与基地2086期全体学员崇敬的祭奠井冈山斗争期间牺牲的48000名革命先烈,敬仰的鞠躬默哀,缅怀悼念。随后,在纪念馆门前开展了现场教学课程,基地老师动情地讲述了井冈山斗争期间6名中国普通人民在这片红土地上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生命的故事,感人肺腑而又催人泪下,在这片承载着革命战士们鲜血的红土地上,才能真的理解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革命的历史丰碑永著,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常怀历史,坚定信仰,把先辈故事和先辈精神传递下去。
接着,实践队开到大井村毛泽东同志故居,基地学员在树下席地而坐,认真聆听毛主席在井冈山的读书往事。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为了了解实事,毛主席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读书,并积极调查研究,与人民吃住在一起。他曾提到:读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梦之航“实践队队员们从主席的故事里感受到了青年一代读书强国的重要性,要坚持学习,勇于探索,把有字书和无字书相结合,在接下来的实践中脚踏实地。
在前两天的活动中,实践队充分展示了山西大学学子的不畏艰难、开拓创新、严守纪律的作风,在接下来的七天时间中,实践队员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学习红色精神,圆满完成实践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