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习
国学讲座

国学讲堂——中文学术沙龙第四期圆满举办

时间:2023-10-31 阅读次数:

10月27日下午2:30,山西大学文学院在国学讲堂成功举办中文学术沙龙第四期。活动共有三场学术专题讲座。

第一场讲座主题为“剧团作为方法——论二十世纪中国戏曲史研究的可能性路径”。本场学术活动由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张慧敏副教授主讲,何亦聪副教授主持,张磊副教授点评。


e33dd1a662f04f269d0eafbcf7f88f53.jpg


“作为方法”是当前学界比较流行的一种论述方式,反映了一种带有反思性的研究视野。张慧敏老师首先描述了“二十世纪中国戏曲史”尴尬的研究现状,从横向的纬度观察,在同时期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或者戏剧史论述中,戏曲总是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在纵向的纬度,对整个中国戏曲历史的论述中,二十世纪的戏曲同样没有得到重视,整体性的现代戏曲研究是缺乏的。接着张老师指出戏剧不仅具有文学性,还有集体性和舞台性,这决定了戏曲研究的复杂性。无论是从唐代开始活跃的戏班还是近现代逐渐形成的剧团,作为戏曲艺术的生产主体,作为经营谋生的职业组织,在20世纪中国戏曲史的书写和研究中应该受到重视。

怎么样把剧团作为研究方法?张老师认为陈平原先生从“物质文化”入手研究文学的独特视角,学界对剧团进行研究的《戏班》《京剧厉家班史》《西安易俗社与秦腔的现代转型》等专著,都为戏曲史研究带来了重要启示。剧团是中国戏曲存在的重要物质性载体,其重要性在戏曲研究中将日益突显。通过剧团的视野,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戏曲史。

张磊老师认为这场讲座启示我们:关于戏曲史的书写,不仅仅只有戏曲文学这一条单独的脉络。我们可以在剧本之外关注戏曲音乐、戏曲舞台,戏曲表演以及今天讲座中反复提及的剧团。本场讲座给予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一种新的问题意识。

语言学教研室覃俊珺博士做了题为“官话方言和晋语曾梗摄入声字韵母今读分析”的汇报。白静茹副教授担任点评人,语言学教研室李小萍副教授担任主持人。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方向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沙龙。

古入声字的演变是晋语分立和官话方言分区的重要标准。入声这一概念包含两个层面:入声调和入声韵。官话方言的分区即以入声调的演变为主要标准。除入声调今读不同外,官话方言和晋语中入声韵的演变也各不相同。覃俊珺老师以官话和晋语中的部分方言为代表,对官话和晋语中曾梗摄入声字的韵母今读类型和语音演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晋语和官话方言之间的历史关系。

白静茹老师对汇报中所涉及的研究方法给予了肯定,指出在方言音韵的研究中需要从语音的系统性出发,重视方言中的音类分合关系。在座师生也就方言音韵和方言语音演变中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77030fa046d94ae3b41865b8a932d1de.png


本场讲座的主题是“被文学史遗忘的王阳明”。主讲人赵寅君老师,韩李良副教授点评,杨万里副教授主持。文学院各专业师生和其他学院学生积极参加了本次讲座。

王阳明是明代最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后人称其明代第一流人物,誉为三百年第一完人。其诗亦得到王世贞、钱谦益、纪昀等名家的赞美。然而,王阳明诗文成就未能获得文学史传统的青睐,古今中外数以百计的各类文学史鲜有论及。王阳明的诗文作为其人生最为逼真的自我陈述与情思承载,除却哲学史、思想史的自身价值外,更有文学史、批评史的相关价值,同时深蕴着文化史与心灵史的深刻意义,应该予以充分重视。讲座就相关史事、诗文展开细致阐述,多角度、分层次对王阳明缺席文学史这一话题展开论析,力求突破习以为常的身份判断,尝试为文学史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价值思考。

韩李良副教授肯定了赵寅君老师的治学路径和方法——立足文献,对惯性的学理断制进行反思。同时他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在“有一份证据讲一分话”的立场下展开学术研究。


bc729066f3044ee38a974a8fad555cd7.png


本次活动扩展同学认识的深度广度了解专业领域前沿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0466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山西大学文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