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习
国学讲座

国学讲堂——《孝经》解读

时间:2018-10-26 阅读次数:

       2018年10月27日,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牛贵琥莅临国学讲堂,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讲座开始,牛贵琥老师先讲述了孝的重要性。孝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最高的道德评价标准。谥号以其为最高。孝为人之本,古代有很多论述孝的内容。《论语-学而》: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封建时代以孝治天下。是以十三经中有《孝经》十八章,2300字,唐玄宗为之注解。体现了封建道德的大纲。
       牛贵琥老师指出,古代传统文化中孝的故事,蕴含着利益关系,与今天所倡导的孝有所不同。闵子骞的故事“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为的是家庭利益的最大化。老人洞的故事也是由于国君认为老人还有用。今湖北郧县五峰麇国曾立下规矩:凡是上了60岁的老人,都要被送到偏远的“寄死窑”,家人送饭三天后便不得再管,最终让其冻饿而死,再抬下山,谁也不能违背。某年,有个叫杨三的人,不忍年过六旬精力尚好老父亲饿死,偷偷地把老父亲藏在家里。恰巧,某国使臣携一硕大如牛的“犀鼠”欲同麇国斗鼠,败者需向对方称臣纳贡。麇公尝试了所有办法亦不敌犀鼠,举国上下为此不安。一天,杨三对老父亲言及此事,老人告诉儿子:“鼠惧猫,如将一猫养至十三斤半,放出即可击败犀鼠。”杨三立刻报告麇王,照此办理,果然获胜。麇王嘉奖杨三时说出是自己年过六十的父亲献的计策,王公听后认识到“老人是个宝”,于是下令废除了“弃老于寄死窑”的规矩。
       接下来牛教授重点论述了什么是孝。一、最基本的要求:善事父母,子承老之义。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二、孝不仅仅是养。《论语》: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牛贵琥教授还认为《二十四孝》不能代表孝的原则,其中有很多与《孝经》倡导的原则相违背,不合自然规律,是糟粕。三、孝是至德要道,事亲和事君、立身相结合。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四、将此推之于整个社会关系。《孝经-广至德章第十三》: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所以说孝能达到社会的和谐。牛教授还提出孝是一切人的行为准则,标准不一样,内涵是一样的。核心是和谐,于是重在敬而不是顺。孝经是治国之大纲、生民之要道、修身之本源。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孝不是简单的孝顺父母,而是体现着传统的价值观念,是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需要注意的是,牛贵琥老师认为孝是有档次的,分为养、敬、行道、责任、高尚;孝是有原则的:以义为标准,不义则争;孝是有境界的:和谐的目标,要讲方法、策略。最后牛贵琥教授指出《孝经》之所以是经中之经,在于孝是礼的核心和起点。现在发扬孝要避免将孝极端化,形式化,要正确理解古代传统的孝和忠,并列出了一些启示,引发思考。

       11.30分许,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图/文 杜森)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0466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山西大学文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