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下午,山西大学文学院和语言科学研究所邀请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吴继章教授进行学术讲座,讲座主题为《汉语方言中非入声次浊声母字读阴平的现象》。本次讲座由语言学教研室主任白静茹副教授主持,汉语言文字学及相关专业师生参加。
吴继章教授首先对讲座主题进行了详细阐释,明确了分析对象。通过列举大量方言实例,吴教授总结出了汉语方言中非入声次浊声母字读阴平现象的五类特点。第一,此类现象在地域和方言区域分布上均有相当强的普遍性。第二,具体有哪些次浊声母字读阴平,各方言点之间存在差异。第三,从变化的结果观察这类现象,可大致分为3类:①原来读阳平、上声、去声的字/词变读为阴平;②今方言中原读声调与阴平并存;③新产生的无本字的字和因与原字/词失去联系而不知本字的字。第四,这类字大多含有两种以上读音,不同读音对应不同义项或组成不同的词语。第五,这类字在口语中不常用的话往往读阴平。针对所举方言实例,吴继章教授分析了具体成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空格”+“变调别义”;②在非入声次浊声母字有阴平读法的方言区,次浊入声字舒化后也多读或至少有一部分读成阴平;③一个方言中其他声调字读阴平现象会影响入声次浊声母字读阴平。最后吴教授指出,此研究对于考证方言本字、促进近代汉语研究、解释例外音变现象等具有重要意义。
互动环节中,我院教师和学生踊跃发言,纷纷列举各自方言中相关的语言实例,积极向吴继章教授请教。讲座接近尾声时,山西大学文学院史秀菊教授对吴教授的讲座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强调了充实的语料在论文撰写中的重要性。讲座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人 : 郝怡萱
二审 : 韩新伟
三审 : 王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