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丛刊《影视文化》主编、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副会长赵卫防莅临山西大学文学院开展学术讲座——“中国电影史的史学传承”。本次讲座由燕筠副教授主持,于商学楼B309教室顺利召开,艺术学理论相关专业部分师生参加。
赵卫防研究员首先从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的“电影史学”渊源切入,追溯中国电影史的史学研究的“原点”。从20世纪20年代初的初步研究文章,至60年代出版的《中国电影发展史》,再到后来的港台电影史,两岸三地的中国电影史学研究存在着一条“程树仁——郑君里——程季华——余慕云(港)、杜云之(台)”的传承主线。这条传承主线中,具有丰碑意义的成果,是1963年出版的《中国电影发展史》。尽管有特定的意识形态色彩,而且这部史学专著仅截止于1949年,但它传承、总结了之前的中国电影史研究,并在史学观、编年体方法论以及资料等方面为之后的各类中国内地电影史以及港台电影史的书写奠定了根基。这条主线从内地电影史的研究扩展至港台电影史的研究,是正统的中国电影史学发展主线,奠定了中国电影史学的基础。中国电影史学的这种传承,影响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电影史学研究。
这条传承主线大体上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一是对中国电影发展史都抱有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来撰写,以此形成了书写民族电影史的基本史学观;二是对内地/香港电影的“原点”描述——“亚细亚”的制片活动描述以及香港制片的最初尝试活动等较为一致;三是均有一定的纰漏,某些描述需要进行确切的考证。而这种纰漏却为今后的中国电影史学传承提供了学术张力,如其中由程树仁开始的中国电影史学的“原点”描述的亚细亚公司的具体制片活动纰漏,研究者进一步挖掘资料进行考证,结果香港电影史的“原点”被重新修订,与“亚细亚”相关的中国早期电影史的论述也被重新认知。
后来的中国电影史学论著,在方法论层面有一定的突破,比如不再仅仅专注于中文资料,更多地去挖掘英文资料,比如采用后现代主义的史学研究方法,打破传统的编年史研究,将当下与远久的历史进行对接等等,取得了一定的学术突破。
在讲座的尾声,赵卫防研究员与文学院的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本次学术讲座在现场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人 : 樊嘉晖
二审 : 卫才华
三审 : 郑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