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

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汉语言文学

时间:2021-12-02 阅读次数:

 一、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的文学理论素养,能够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相关知识,熟读与掌握传统人文经典,并能在新闻、文化、出版部门、学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能将传统的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推向社会,服务国民的具有较高人文修养的复合型创业人才,以及具有一定学术潜质,能进一步进行专业理论深造的创新型拔尖人才。

毕业要求:毕业生要求系统掌握文学基础知识熟悉中国传统经典,具备文学鉴赏和分析研究能力,同时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和分析研究能力及较强的书面表达和写作能力;

2、具备古典文献的阅读和研究能力;

3、熟悉中国传统经典,并具备初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备阅读本专业一般外文书刊的能力。

  二、学制与学位授予类型

学制:四年

学位授予类型:文学学士(Bachelor of Literature

  三、学分学时结构

图片.png  


四、理论教学计划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分配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课程

必修

思想道德与法治

3

48

1

12

36


12




P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48

2

16

32


16




P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8

3

15

45


3




P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

80

4

15

60


20




P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2

32

5

16

32






P

形势与政策

2

32

1-8

16

32






P

军事理论

2

32

1

16

32






P

劳动教育

2

32

5

16

32






P

大学英语A1

2.5

48

1

16

32

16





P

大学英语A2

2.5

48

2

16

32

16





P

大学英语A3

2

48

3

16

16

32





P

大学英语A4

2

48

4

16

16

32





P

高等数学D

2

32

2

16

32






P

选修

课程类别

通识选修所含课程

必须修读的模块

任选模块课程

通识选修课:选修总学分至少为10学分

1.文史哲经典与文化传承

2.社会发展与现代性认识

3.科技进步与科学认识

4.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5.“四史教育

6.体育俱乐部(阳光体育运动)

7.创新创业教育

1.科技进步与科学认识

2.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3.“四史教育四选一: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4.创新创业教育

文史哲经典与文化传承、社会发展与现代性认识、体育俱乐部(阳光体育运动,限大四学生选修)

以上要求必修33学分,选修10学分,共计43 学分。

专业课程

哲学概论

2

32

2

16

32






P

西方哲学史

2

32

2

16

32






P

形式逻辑

4

64

1

16

64






P

世界上古史

4

64

2

16

64






P

中国古代史(上)

4

64

1

16

64






P

中国古代文学史1(上)

2

32

1

16

32






P

中国古代文学史1(下)

2

32

2

16

32






P

中国古代文学史2

4

64

3

16

64






X

中国古代文学史3

4

64

4

16

64






X

中国古代文学史4

4

64

5

16

64






X

中国现代文学

4

64

3

16

64






X

中国当代文学

2

32

6

16

32






X

文学概论

4

64

4

16

64






X

现代汉语1

2

32

1

16

32






P

现代汉语2

2

32

2

16

32






P

古代汉语1

4

64

3

16

64






X

古代汉语2

2

32

4

16

32






X

语言学概论

3

48

5

16

48






X

西方文学

4

64

5

16

64






X

大学写作

4

64

6

16

64






X

中国文学批评史

4

64

6

16

64






X

中国民间文学

4

64

4

16

64






X

新生研讨课

1

16

1

8

16






X

选修

国学概论

2

32

7

16

32






F

先秦儒家经典与诸子讲说

2

32

3

16

32






F

专业课程

选修

汉魏六朝文学与文论精讲

2

32

5

16

32






F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专题

2

32

6

16

32






F

中国古典文献学

2

32

3

16

32






F

中国古代典籍概要

2

32

7

16

32






F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选读

2

32

5

16

32






F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2

32

7

16

32






F

美学

2

32

5

16

32






F

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

2

32

6

16

32






F

西方文论

2

32

6

16

32






F

比较文学

2

32

6

16

32






F

民俗学

2

32

5

16

32






F

民间叙事专题研究

2

32

6

16

32





F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2

32

6

16

32






F

方言与音韵

2

32

3

16

32






F

文字与训诂

2

32

7

16

32






F

语音学

2

32

7

16

32






F

汉语史

2

32

3

16

32






F

教育心理学

2

32

7

16

32







F

导演表演基础

2

32

5

16

32






F隔年开设

影视艺术与青年文化

2

32

7

16

32






F

中外电影导演大师研究

2

32

6

16

32






F

中国电影文化史

3

48

5

16

48






F隔年开设

大众文化研究理论

3

48

5

16

48






F隔年开设

以上必修72学分,选修19学分,共计91学分。

五、实践教学计划

课程

类别

课程(项目)名称

学分

总学时

教学

周数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基础

必修

军事训练

1


1

1

考查

P

安全教育

2


1-8


考查

P

体育1

1

32

1

16

考查

P

体育2

1

32

2

16

考查

P

体育3

1

32

3

16

考查

P

体育4

1

32

4

16

考查

P

体育5

0.5

16

5

8

考查

P

体育6

0.5

16

6

8

考查

P

以上要求必修8学分,共计8学分。

实习实践

必修 

山西文学调查与写作实践

1


3

1

文学创作

X

方言调查

1


6

1

实习报告

X

民俗学与民间文学调查

1


4

1

实习报告

X

毕业实习

4


7

4

实习报告

X

毕业论文(设计)

8


7-8

24

论文与答辨

X

以上要求必修15学分,共计15学分。

创新实践与劳动技能

必修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0.5

16

2


考查

P

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

0.5

16

7


考查

P

选修

专业创造性

劳动

大学生创新

创业训练

2




论文与结题报告

F

学科竞赛

2




获奖证书

F

专利发明

2




专利

F

学术论文

2




论文

F

兴趣技能性

劳动

园艺绿化

1




考查

F

生活设施维修

1




考查

F

中餐烹饪

1




考查

F

社会公益性

劳动

志愿者服务

1




考查

F

社会实践

1




考查

F

普通话推广

1




考查

F

以上要求必修1学分,选修2学分,共计3学分。

六、教学进度表

学期

类别

课程(项目)名称

必修/选修

学分数

备注

1

理论教学

思想道德与法治

必修

3

P

形势与政策

必修

0.25

P

军事理论

必修

2

P

大学英语A1

必修

2.5

P

形式逻辑

必修

4

P

中国古代史(上)

必修

4

P

中国古代文学史1(上)

必修

2

P

现代汉语1

必修

2

P

新生研讨课

必修

1

X

实践教学

军事训练

必修

1

P

安全教育

必修

0.25

P

体育1

必修

1

P

以上必修23学分。

2

理论教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必修

3

P

形势与政策

必修

0.25

P

大学英语A2

必修

2.5

P

高等数学D

必修

2

P

世界上古史

必修

4

P

哲学概论

必修

2

P

西方哲学史

必修

2

P

中国古代文学史1(下)

必修

2

P

现代汉语2

必修

2

P

实践教学

体育2

必修

1

P

安全教育

必修

0.25

P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必修

0.5

P

以上必修21.5学分。

3

理论教学

大学英语A3

必修

2

P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必修

3

P

形势与政策

必修

0.25

P

中国古代文学史2

必修

4

X

中国现代文学

必修

4

X

古代汉语1

必修

4

X

中国古典文献学

选修

2

F

先秦儒家经典与诸子讲说

选修

2

F

方言与音韵

选修

2

F

汉语史

选修

2

F

实践教学

山西文学调查与写作实践

必修

1

X

安全教育

必修

0.25

P

体育3

必修

1

P

以上必修19.5学分。

4

理论教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必修

5

P

形势与政策

必修

0.25

P

大学英语4

必修

2

P

中国古代文学史3

必修

4

X

文学概论

必修

4

X

古代汉语2

必修

2

X

中国民间文学

必修

4

X

实践教学

民俗学与民间文学调查

必修

1

X

安全教育

必修

0.25

P

体育4

必修

1

P

以上必修23.5学分。

5

理论教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必修

2

P

形势与政策

必修

0.25

P

劳动教育

必修

2

P

5

理论教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4

必修

4

X

语言学概论

必修

3

X

西方文学

必修

4

X

美学

选修

2

F

民俗学

选修

2

F

汉魏六朝文学与文论精讲

选修

2

F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选读

选修

2

F

导演表演基础

选修

2

F隔年开设

中国电影文化史

选修

3

F隔年开设

大众文化研究理论

选修

3

F隔年开设

实践教学

安全教育

必修

0.25

P

体育5

必修

0.5

P

以上必修16学分

6

理论教学

形势与政策

必修

0.25

P

中国文学批评史

必修

4

X

中国当代文学

必修

2

X

大学写作

必修

4

X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选修

2

F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专题

选修

2

F

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

选修

2

F

西方文论

选修

2

F

比较文学

选修

2

F

民间叙事专题研究

选修

2

F

中外电影导演大师研究

选修

2

F

实践教学

方言调查

必修

1

X

安全教育

必修

0.25

P

体育6

必修

0.5

P

以上必修12学分。

7

理论教学

形势与政策

必修

0.25

P

国学概论

选修

2

F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选修

2

F

中国古代典籍概要

选修

2

F

文字与训诂

选修

2

F

语音学

选修

2

F

教育心理学

选修

2

F

影视艺术与青年文化

选修

2

F

实践教学

安全教育

必修

0.25

P

毕业实习

必修

4

X

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

必修

0.5

P

以上必修5学分。

8

理论教学

形势与政策

必修

0.25

P

实践教学

毕业论文(设计)

必修

24

X

安全教育

必修

0.25

P

以上必修8.5学分。

(备注:以上《教学进度表》内课程共148学分,另有《教学进度表》外“通识选修课”10学分,“创新实践与劳动技能”选修课2学分,合计160学分。)

七、课程修读导图



图片.png

汉语言文学专业必读百部书目


1.袁珂:《山海经校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

2.朱自清:《诗言志辨》,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

3.闻一多:《诗经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

4.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

5.游国恩:《屈原》,中华书局,1980年。

6.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16年。

7.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03年。

8.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

9.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

10.曹道衡:《汉魏六朝辞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11.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

12.郭预衡:《中国散文史长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

13.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13年。

14.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年。

15.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

16.戴建业:《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17.朱熹集注《诗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

18.刘毓庆《古朴的文学》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19.逯钦立:《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20.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人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21.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2.牛贵琥《广陵余响——论嵇康之死与魏晋社会风气之演变及文学之关系》,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

23.陈良运:《周易与中国文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24.尚永亮:《庄骚传播接受史综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

25.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6.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中华书局,1966年版。

27.刘跃进:《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三联书店,1996年版。

28.陈伯海:《唐诗学引论》,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版。

29.霍松林傅绍良:《盛唐文学的文化透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0.蒋寅:《大历诗人研究》中华书局,1995年版。

31.吴熊和:《唐宋词通话》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32.张惠民《宋代词学的审美理想》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33.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34沈松勤:《北宋文人与党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5.赵齐平:《宋诗臆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6.赵仁珪:《宋诗纵横》,中华书局,1994年版。

37.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巴蜀书社,1997年版。

38.沈祖棻:《宋词赏析》,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

39.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40.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2006年版。

41.杨海明《唐宋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42.王兆鹏《唐宋词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43.钱冬父:《唐宋古文运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44.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45.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0年版。

46.陈书录:《明代诗文的演变》,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7.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48.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49.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50.郭英德:《明清文人传奇研究》,凤凰出版社,2001年版。

51.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版。

52.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3.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54.朱则杰《清诗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55.严迪昌《清词史》凤凰出版社,2001年版。

56.张俊《清代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57.周妙中《清代戏曲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58.[]艾尔曼 赵刚译《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59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0马积高:《清代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文学》,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

61.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2年版。
62.张锦池《中国四大古典小说论稿》华艺出版社,1993年版。
63.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2011年版。
64.梅新林《红楼梦哲学精神》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

65.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66.王国维著、徐调孚校注:《人间词话》,中华书局,2009年版。

67.钱锺书:《谈艺录》,三联书店,2001年版。

68.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9.李泽厚:《美的历程》,三联书店,2014版年。

70.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71.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72.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3.李咏吟:《多维视野中的百部经典:文艺学卷》,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74.钱谷融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75.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6.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

77.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8.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三联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

79.孙郁:《民国文学十五讲》,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80.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三联书店,2017年版。

81.程光炜:《文学讲稿:八十年代作为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2.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83.赵元任:《语言问题》,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84.叶蜚声、徐通铿《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85.刘涌泉、乔毅编:《应用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86.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87.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88.詹伯慧:《现代汉语方言》,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89.邢福义:《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0.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91.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92.洪诚:《训诂学》,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9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94.杨伯俊、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语文出版社,1992年版。

95.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版。

96.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97.胡裕树:《现代汉语语法探索》,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98.高名凯:《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99.王祖光:《写作》,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100.鲁枢元:《创作心理学》,黄河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0466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山西大学文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