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于10月5日上午了解到三位优秀的学长学姐在保研这片“黑土地”收获“高产粮”的全过程。在此与诸位分享:
采访对象:柴瑞瑞
专业:汉语言文学
保研院校:中央民族大学
绩点:3.86
排名:2/127
重大荣誉: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大赛国家级决赛二等奖
➢2020级年度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山西大学创新创业项目优秀奖等
学习方面
1.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决定要保研呢?
答:保研名额在专业和班级都有一个固定的比例,大家可以根据成绩排名去判断自己是否在保研的行列,稍后决定自己是保研还是考研。真正的保研名单在大四上学期才能出来,在此之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排名不断估算。
在大一的时候,我了解到保研这一途径。在之后的一次次考试中,我的成绩一直比较稳定,大概就估算了自己会不会在保研行列中。
2.问:您是从哪里获得保研的信息呢?
答:通过专门的保研公众号,比如保研人、保研岛等一系列公众号,从中可以获取很多院校的招生信息。另外,也可以查询目标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和自己所要报考的院系官网作进一步的了解。
3.问:您简历上清晰的学术志向和阅读结构是什么时候明确的呀?是什么原因和动机让您坚定了选择?
答:我的学术志向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先秦时段。在大一的第一个学期学习先秦时段的文学时,就发现自己对这部分内容很感兴趣,因此当时硬着头皮去读竖排繁体的书,努力啃下来后,觉得先秦是一个很神奇的时期。同时,我也不断地对文学和语言两个大方向进行比较,在更偏爱的文学方向,又对中国当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有一个比较,最后再去选择古代文学各时期中最适合自己的先秦时段。总之,这是一个逐渐确立的过程。
4.问:那阅读结构呢?
答:阅读结构的确立其实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过程,在准备保研简历的时候,我把自己的阅读积累有意地去分片向老师们去展示,整理得比较透彻之后,发现有脉络在里面。文院读书是有次第的,读书的顺序、注本的选择、研读的方法都很讲究,这在古代文学的学习中尤其可以体现。我建议去询问自己的老师来确定阅读结构,任课老师会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为我们推荐合适的书。
5.问:您平常有什么部门的工作吗?您又是如何调整部门工作和学习的呢?
答:我加入了文学院的辩论队,在辩论队里待了两年的时间。在工作和学习的处理上,我个人心得是大家还是要以学习为主,尽量兼顾两者,如果遇到不能兼顾的情况,必须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并且协调好两者的时间。
6.问:您平常是如何提高文学素养的?有什么好的阅读建议吗?
答:第一个是多看书,尤其是多看元典,积极地向自己的专业老师请教书籍的选择,选择合适的书籍来阅读。第二个是多背诵,对于文学院的学生来说,背诵是一个基本功,如果我们的文学作品里缺乏引经据典,这些作品就更像是一个缺乏支撑力的空壳。
7.问:学姐,临近毕业季,看到秋招信息或者得到朋友们陆陆续续成功入职的消息时,内心难免有所波动,我们想了解学姐是如何看待关于工作和读研的选择的呢?
答:工作和读研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手段,如果你有意愿深入学术研究的话,可以进行研究生学习;如果你的天地在外边的话,就可以选择工作。
生活方面
1.问:您在大学生涯里有过非常难忘或者震撼人心的经历吗?
答:魔鬼复习周以及和朋友一起出去玩的日子。
2.问: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遭遇不顺心的事情,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您是如何调整的呀?
答:第一,要寻求家人或朋友的帮助,他们可以设身处地为你们考虑这些事情;第二,要努力使自己更强大,让自己成为排解消极情绪的主心骨;第三,可以通过跑步等运动来释放情绪,不要憋在心里。
3.问:您在大学里有没有特别感谢或者受影响很大的人?
答:有的,很感谢负责带我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田永涛老师。是他带我入门的,我的学术志向和职业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这位老师的影响,我们现在仍保持着联系。
4.问:请问您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吗?
答:好好地把毕业论文写完,给本科一个交代满意的答卷,然后尽早地进入研究生的学习状态,好好生活、热爱生活。
5.问:您还有什么话想对学弟学妹说的吗?
答:感谢大家选择山西大学文学院,这里有很多优秀的老师,能够支撑起每一位热爱文学的你的梦想。也希望大家在学习文学的过程中,永远向伟大的文字致敬,永远向伟大的文学致敬,我在参加保研的过程中,会随身携带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在情绪动摇时会翻阅这本书,找到自己的精神支柱,建议大家可以多读这样的好书。
TIPS
问:学姐,那我们应该怎么选择书籍呢?
答:可以多和任课老师交流,老师会给你推荐一些当下适合阅读的书籍。古代的书籍在发展中不断地被后人注释,不同学者注释时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有的偏重于文学观念,有的偏重于传播影响。在大学期间,我们要学会在不同注本中作比较,比如说,“庄子是儒家还是道家”这个问题,在不同的注本对此也有不同的解释。建议大一新生先认识一下繁体字,繁体字的识读对于文学院的同学来说是一张基本功,在读书前,要先打好基础,可以把手机里的字体换成繁体字。另外,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保留了原有的竖排版本,是阅读时可供选择的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