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新闻动态

东南大学方李莉教授 应邀来我校作学术讲座

时间:2025-06-21 阅读次数:

2025年6月16日晚,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特聘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所名誉所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咨询专家方李莉教授受邀莅临山西大学文学院,做了题为《“后农业文明”社会实践样本的观测》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山西大学文学院郭永平教授主持,文学院卫才华教授、美术学院刘维东教授及其他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



“人类正在走往何地?”在引人深思的发问中,方李莉教授指出,没有任何学问比研究人类如何才能在地球上可持续生活更重要。当今世界,全球气候变暖与垃圾处理衍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正深度冲击人类社会,警示着人类亟需探索可持续生存新路径。此路或非激进工业化,而是指向科技、生态与人文融合的“后农业文明”。

方李莉教授深耕三十年的田野点——景德镇,在20世纪90年代国营瓷厂改制潮中,下岗工人与农民工并未选择重建大型工业,而是“重操旧业”。这一看似“倒退”的选择,实为时代转型的先导性范本。在扎实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她提炼出“后农业文明”的五大特征:从规模化走向小型化、家庭化;从集中化走向分散化;从标准化走向多元化;新的熟人社会的到来;从自然资源的利用转向对遗传资源的利用。

在“后农业文明”社会,景德镇的价值绝不仅仅局限于陶瓷制造领域。茶器、花器、香器等器物的复兴,犹如一座桥梁,紧密连接起“茶道、花道、香道、琴棋书画”等修身养性的传统雅事。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复兴,带动了陶瓷作坊的蓬勃发展,与之相互配套的各类手工艺作坊和工作室纷纷涌现。与此同时,木器、漆器、金银器、布艺、时装等不同类型的手工艺品也开始崭露头角,共同汇聚成一个充满活力的新手工艺社群。如今,景德镇已然成为“诗意的栖息”这一理念的典范地区。在这里,艺术家、手艺人、媒体人等投身于创意开发的群体。这些“先锋人群”引领着社会变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创造力,为景德镇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让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最后,方李莉教授呼吁对“直线进步史观”展开批判性审视。她强调,文明的演进本质是“螺旋式上升”的辩证过程。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景德镇模式提供了生动范本——其融合绿色可持续理念、智能技术创新、人文价值传承的发展路径,不仅实现了传统手工业与现代产业的协同进化,更通过城乡互动、遗产资源化、全球联动的多元维度,构建了后工业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范式。这一实践既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也为全球文明转型贡献了立足本土智慧的“东方方案”。

在交流互动环节,师生们围绕“景德镇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的互动关系”“景德镇现代微小型企业融合”等问题踊跃提问,方李莉教授一一详细解答。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人:孟九阳

二审:韩新伟

三审:王江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0466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山西大学文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