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论文题目 |
作者 |
刊物 |
发表时间 |
1 |
阐释、自得与公理——宋明理学“诗可以兴”的阐释学 |
郑伟 |
社会科学战线 |
2021(3) |
2 |
事后 |
葛水平 |
满族文学 |
20210301 |
3 |
论元人的送别集咏 |
张建伟 |
民族文学研究 |
2021(2) |
4 |
天马西来与元代天马歌咏 |
张建伟 |
中原文化研究 |
2021(2) |
5 |
新视野下的陶渊明研究 |
张建伟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210324 |
6 |
乡土资源、文化赋值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
郭永平 |
山西大学学报 |
2021(2) |
7 |
“神亲”交往与礼治秩序——金元以降山西阳城县的白龙神信仰研究 |
郭永平 |
世界宗教文化 |
2021(2) |
8 |
文化景观、历史遗产与乡村重塑——以山西省大寨村为考察对象 |
郭永平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
2021(3) |
9 |
山陕豫民间文艺实践的谱系特征与审美价值 |
卫才华 |
山西大学学报 |
2021(2) |
10 |
山陕豫民间文化资源谱系建构与乡村价值发现 |
段友文 |
山西大学学报 |
2021(2) |
11 |
舜族三迁:舜帝传说中的部族融合及其文化意蕴 |
段友文 |
西北民族研究 |
2021(2) |
12 |
坚韧生命力的寓言化书写——关于赵本夫长篇小说《荒漠里有一条鱼》 |
王春林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21(2) |
13 |
当代乡村小说中的创业书写 |
王春林 |
中国文学批评 |
2021(2) |
14 |
阶级话语视阈中的人性化战争书写——关于冯德英长篇小说《苦菜花》 |
王春林 |
当代文坛 |
2021(3) |
15 |
道德理想、文化保守与文学审美——关于张炜《文学:八个关键词》 |
王春林 |
中国图书评论 |
2021(3) |
16 |
他者之眼:晚清谴责小说的报纸想象及其渊源 |
袁文丽 |
中国出版 |
2021(2) |
17 |
重论“日本恐怖电影”:媒介恐怖与“现代人”的噩梦 |
王飞 |
当代电影 |
2021(4) |
18 |
龙王传说类型分布与地理特征的关系 |
郭俊红 |
民族艺术 |
2021(2) |
19 |
文雅之力:论中朝诗赋外交对古代朝鲜汉诗的形塑 |
张景昆 |
江西社会科学 |
2021(4) |
20 |
晋方言语音研究对汉语语音史研究的重要贡献 |
乔全生 |
山西大学学报 |
2021(3) |
21 |
区域社会史视角下的晋方言特征演化与形成 |
白云 |
山西大学学报 |
2021(3) |
22 |
80年代为何漫漶,以何定格?——读《应物兄》及其批评 |
刘芳坤 |
当代作家评论 |
2021(3) |
23 |
阐释、自得与公理——宋明理学“诗可以兴”的阐释学 |
郑伟 |
社会科学战线 |
2021(3) |
24 |
事后 |
葛水平 |
满族文学 |
20210301 |
25 |
论元人的送别集咏 |
张建伟 |
民族文学研究 |
2021(2) |
26 |
天马西来与元代天马歌咏 |
张建伟 |
中原文化研究 |
2021(2) |
27 |
新视野下的陶渊明研究 |
张建伟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210324 |
28 |
乡土资源、文化赋值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
郭永平 |
山西大学学报 |
2021(2) |
29 |
“神亲”交往与礼治秩序——金元以降山西阳城县的白龙神信仰研究 |
郭永平 |
世界宗教文化 |
2021(2) |
30 |
文化景观、历史遗产与乡村重塑——以山西省大寨村为考察对象 |
郭永平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
2021(3) |
31 |
山陕豫民间文艺实践的谱系特征与审美价值 |
卫才华 |
山西大学学报 |
2021(2) |
32 |
山陕豫民间文化资源谱系建构与乡村价值发现 |
段友文 |
山西大学学报 |
2021(2) |
33 |
舜族三迁:舜帝传说中的部族融合及其文化意蕴 |
段友文 |
西北民族研究 |
2021(2) |
34 |
坚韧生命力的寓言化书写——关于赵本夫长篇小说《荒漠里有一条鱼》 |
王春林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21(2) |
35 |
当代乡村小说中的创业书写 |
王春林 |
中国文学批评 |
2021(2) |
36 |
阶级话语视阈中的人性化战争书写——关于冯德英长篇小说《苦菜花》 |
王春林 |
当代文坛 |
2021(3) |
37 |
道德理想、文化保守与文学审美——关于张炜《文学:八个关键词》 |
王春林 |
中国图书评论 |
2021(3) |
38 |
他者之眼:晚清谴责小说的报纸想象及其渊源 |
袁文丽 |
中国出版 |
2021(2) |
39 |
重论“日本恐怖电影”:媒介恐怖与“现代人”的噩梦 |
王飞 |
当代电影 |
2021(4) |
40 |
龙王传说类型分布与地理特征的关系 |
郭俊红 |
民族艺术 |
2021(2) |
41 |
文雅之力:论中朝诗赋外交对古代朝鲜汉诗的形塑 |
张景昆 |
江西社会科学 |
2021(4) |
42 |
晋方言语音研究对汉语语音史研究的重要贡献 |
乔全生 |
山西大学学报 |
2021(3) |
43 |
区域社会史视角下的晋方言特征演化与形成 |
白云 |
山西大学学报 |
2021(3) |
44 |
80年代为何漫漶,以何定格?——读《应物兄》及其批评 |
刘芳坤 |
当代作家评论 |
2021(3) |
45 |
困境与出路:基于黄土高原村庄变迁的思考 |
郭永平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
2021(4) |
46 |
乡村振兴背景下艺术乡建的实践与反思 |
郭永平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
2021(4) |
47 |
动员叙事与角色转型——马烽、孙谦电影剧作再解读 |
刘芳坤 |
电影文学 |
2021(4) |
48 |
《诗经》在日本江户时期的接受与流变 |
张小敏 |
山西大学学报 |
2021(2) |
49 |
刘因的“游艺”之学与文艺思想——兼论理学“流而为文”现象的书画视域 |
杨万里 |
文艺理论研究 |
2021(4) |
50 |
乡南北民间宝卷同源异流关系探微 |
尚丽新 |
民族艺术 |
2021(3) |
51 |
《广弘明集》历代佛经音义校读举例 |
辛睿龙 |
语言研究 |
2021(3) |
52 |
以史证诗方法平议——以阮籍《咏怀》诗为例 |
张建伟 |
光明日报国学版 |
2021(1) |
53 |
发现语言生活的“满洲”因素与清代音韵学研究的“范式”重构 |
王为民 |
语言科学 |
2021(1) |
54 |
重构神话的表演性: 当代神话的舞台改编与视觉叙事———以嫦娥奔月为例 |
王旭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
2021(1) |
55 |
宋明理学“公理”论的阐释学意义 |
郑伟 |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