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介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现阶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致力于推出具有重大学术创新价值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和有实践指导意义、有决策参考价值的重大成果,更好地为党和国家解决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提供决策服务。目前我院共获批四项重大项目。
刘毓庆教授主持的《中日朝诗经百家汇纂》重大项目,于2019年顺利结项。项目成果广泛搜集中、日、韩三国的《诗经》学文献达千种,包括不少罕见文献,是目前对中日韩《诗经》学文献搜集最为广泛的成果。按照《诗经》篇目,依照朝代进行编排,既可见对经义的阐释,又合理地展现经学史全貌。该项目为《诗经》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献基础,同时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在东亚地区的影响,促进东亚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乔全生教授主持的《近代汉语方言文献集成》重大项目,于2018年顺利结项。项目成果以汉语方言为主线,全面收集晚唐五代以来反映汉语方言及其历史的数千种文献并汇编成册,制成电子图书数据库。该项目极大地推动汉语语言学科、汉语文化历史的研究,同时对于保护汉语语言史文献资源,开展社会服务和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王为民教授主持的《满汉对音译音文献集成、数据库建设及清代音韵学体系重构研究》重大项目,对存世的对满汉对音译音研究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包括不同版本的《满文老档》,《满文三国志》等100种原始文献进行搜集整理,通过满汉文文献对比,探索清代满汉民族融合过程中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厘清清代满汉对音体系的嬗变,考察清代标准语的转换、形成和规范,揭示满族语言和文化对清代音韵学的影响,从文献考订和语音史两个方面重新构建清代音韵学体系。项目的研究使“音韵学”和“满语文”两个“绝学”学科在满汉对音译音研究上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更新了清代音韵学的研究材料、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而且拓展了满文文献的研究价值。
段友文教授主持的《山陕豫民间文化资源谱系与创新性发展的实证研究》重大项目, 是在文化整体观的视野下,进行“眼光向下”的实践探索,以山陕豫为研究的地域范围,以三省深厚的民间文化资源为研究对象,在历史发展与区域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注重建构三省民间文化资源的谱系,并对其创新性发展的路径进行实证研究。民间文化资源是民众创造、传承并享有的精神财富,只有真正回归民间才能发现其价值。课题的研究对努力传承乡村民间文化资源,探索民间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可行性路径,以及对走出一条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山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