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习
学术交流

北京师范大学萧放教授应邀做学术讲座

时间:2022-05-10 阅读次数:

image.png


2022年4月29日晚,北京师范大学萧放教授与我校师生进行线上学术交流,并做了题为“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是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关键”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卫才华教授主持,校内外师生近百余人在线参加了听讲和交流。此次讲座是文学院“国学讲堂”12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由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举办。


image.png

image.png


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讲座中,萧放教授主要围绕《意见》第二部分“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进行了重点解读和分析。

首先,要完善调查记录体系,进行非遗资源整合,逐步开放非遗资源,实现非遗资源、数据的共享与社会利用。一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专业记录,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进行记录工作;二要加强非遗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统一档案资料管理系统标准,可以通过建立网络档案馆、图书馆等方式,分层级逐步向社会开放。

其次,完善非遗代表性项目制度,科学、合理调整非遗项目类别,健全四级名录体系。一是必须符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精神与遗产法对非遗的定义和范围;二是应重视传统文化的整体性与内在联系;三是应易于组织协调,降低保护成本,提高传承功效。除此之外,对于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应有充分而恰当的评估,要关注非遗项目的文化空间与社会条件的协调关系,也要重视非遗项目之间的整体联系,营造保护传承的生态环境,激发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热情和责任。

再次,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夯实传承人保护传承责任。对此,他从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的必要条件,代表性传承人的类型,传承人“研培计划”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确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时,要以“传承”为中心,对其“代表性”严格把关。政府和文化部门要完善非遗传承人退出机制,建立奖励机制。高校应高度重视“研培”计划的价值和意义,积极发挥“非遗”在推动城乡融合与乡村文旅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方面的作用。

在学术交流环节,萧放教授强调了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是新时代推进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他指出我国在20余年的非遗保护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新了非遗保护的中国模式,在“十四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程中,更需要提升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山西地上、地下文化资源都十分丰富,非遗项目数量也名列前茅,应该进一步加强对“非遗”的表达与呈现,使之与非遗名录相匹配。

讲座还围绕“民俗学参与非遗保护,如何发挥智库作用,更好的将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保护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大家一致认为高校参与国家文化建设,服务地方社会发展,体现了学术担当和社会责任,学科建设与社会实际应该同频共振,学术研究理应在今天这个时代,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积极的力量。

最后,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学术活动圆满结束。在学校上下齐心抗“疫”的特殊时期,此次讲座及时高效、鼓舞人心,既丰富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又提升了科研热情,激发了研究活力,为全面推进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主讲人简介

image.png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第三届全国基层政权与社会治理专委会委员、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研究”首席专家,主要研究岁时节日文化、传统礼仪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社会治理等。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0466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山西大学文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