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习
学术交流

上海师范大学宗守云教授应邀进行学术讲座

时间:2024-06-01 阅读次数:

2024年5月24日上午,山西大学文学院和语言科学研究所邀请上海师范大学宗守云教授进行学术讲座,讲座主题为《张家口方言“认识-示证”情态词“想”及其情态化历程》。讲座由语言学教研室主任白静茹副教授主持,汉语言文字学及相关专业师生参加。



宗守云教授首先辨析了认识情态和示证情态的内涵,指出二者虽然属于不同类型的情态,但它们还是有融为一体的可能。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认识情态为主、示证情态为次”的情形是最常见的。调查发现,张家口方言情态词“想”既是认识情态词,又是示证情态词,两种情态用法融为一体,不分主次,是特殊的方言现象。作为认识情态词,“想”表达可能性意义,具有或然性特征,在句法和语义上都符合认识情态词特征。作为示证情态词,“想”和“说”“见”具有同等重要的示证地位,与“说”“见”一道构成了严密的示证系统,分别表示信息来源是听说的(“说”)、亲见的(“见”)、推测的(“想”)。张家口方言“认识-示证”情态词“想”应该是从“思索”义发展而来,先发展出“推测”义用法,然后再发展出“可能”义用法。这个发展过程是在一定的句法语义条件下实现的,即通过宾语从句主语提升为话题和代词“我”脱落而实现。可见,用一个形式来表达多个不同的意义,能够有效地发挥语言的交际作用。



讲座结束后,宗守云教授与在场师生深入交流,就示证三分与示证二分之间的差异、山西和顺方言中情态词“怕是”的用法、河北康保县中“想+肯定”句式的具体表现等问题进行详细讨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专家简介:

宗守云,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博士点负责人。研究领域涉及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方言等,在《中国语文》《汉语学报》《世界汉语教学》《语言科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研究》《语文研究》《方言》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张家口晋语语法研究》等著作8部,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两项,在研国家社科基金一项。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0466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山西大学文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