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8日上午,山西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建伟莅临国学大讲堂,作了题为“《国学与人生幸福》”的主题讲座。
首先张建伟老师为在座听众解读标题,国学即中国传统的学术,福:形声,神明保佑,会意:双手捧着酒瓶,祭祀获福。传统的五福。《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接着阐释了幸福感(心理学):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是满意度、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具有主观性,整体性和相对稳定性。提出了GDP不一定等于幸福感,更多的关注GNH国民幸福综治的见解,认为幸福感指标包括:物质财富,健康,长寿,休闲,生活环境,社会大气候,家庭小环境,自然环境,社会公平,公正,个人的自尊,成就感和自由的实现。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介绍之后,张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不幸福?原因很简单。1欲望被无限扩大。2竞争激烈,贫富差距加大。3人生的不确定性,无助感。《庄子-田子方》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子曰:三军不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4失去个性与目标。
接着张建伟老师把与幸福有关的一些因素分点论述。一、幸福与贫富。据调查显示,富人比穷人幸福感略高。乡村小城镇比大城市幸福感略高。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为拐点。3000美元之下,财富的增长与幸福感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对应关系,超过3000美元,财富的增长不能相应地增加幸福感。那么突然暴富比如中彩票,能带来幸福吗?结果显示,平均来看,彩票赢家在一年之后所体验的幸福,并不比没赢彩票时更多,原因就在于对生活的要求提高了。从中奖的喜出望外到适应,最后觉得理所应当。所以说财富不等于幸福。二、学习是快乐的吗?在这个版块,张老师借康德的名言指出了教育的目的:人有许多种子不曾能发展,我们的责任便是设法使这些种子生长,平均的发展他的各种自然禀赋,无过无不及,使之实现其究竟。提出使学习快乐在于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沉浸于其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幸福与工作。罗素《幸福之路》:“即使是单调的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比无所事事要好。使得节假日格外充实愉快。给人获取成功和展露雄心的机会。”四、幸福与交友,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张老师在这部分主要论述了朋友的重要性和如何促进亲密关系。随后张老师讲解了幸福与家庭,幸福与艰苦奋斗的关系,从公益广告:“等……时候,妈妈就享福了”出发,结合自己经历提出要着眼于当下的幸福,不要让等待成为遗憾。最后张老师提出幸福需要感恩他人,幸福需要不断追求。
11.30分许,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图/文 杜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