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运用能力,推动学科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山西大学文学院于3月24日晚在国学大讲堂举办了本学期首期“导师有约”系列讲座。讲座特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杨红菊老师,以“Deepseek助力开发AI时代新技能”为主题,为大家分享了Deepseek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
杨红菊老师从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历程切入,系统梳理了AI技术的演进脉络,重点介绍了Deepseek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成果。她详细讲解了Deepseek-V3通用大模型和Deepseek-R1推理模型的技术优势,强调其通过软硬件协同设计实现的高性能、低成本及免费开源特性,揭示了Deepseek迅速走红背后的技术逻辑。
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AI的魅力,杨老师现场演示了Deepseek的多种使用方法,包括官方网站、手机APP和API等。
结合文学院的专业特点,她重点介绍了Deepseek在文案写作、核心逻辑提炼、剧本创作等方面的应用。通过“做什么、给谁用、期望效果、担心的问题”这一通用公式,以及“擅长锐评、善于模仿、反向PUA、通俗易懂”等提示词技巧,杨老师展示了如何精准地向Deepseek发问,并现场演示了模仿李白风格作诗的案例,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惊叹。
同时,杨老师还介绍了“Deepseek+Kimi”制作PPT、“Deepseek+Xmind”生成思维导图、“Deepseek+即梦”生成图文海报、Deepseek本地部署方法以及搭建本地知识库等实用工具的操作流程。她强调,关注Deepseek的思维链,有助于搭建逻辑思维能力,梳理工作和学习思路,提高学习效率。
此次讲座加深了同学们对Deepseek及AI新技能的理解与认识,也激发了大家对熟练掌握Deepseek的浓厚兴趣,为同学们深入理解人工智能提供了指引,为大家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开展专业领域研究提供了学习路径,拓宽了学术视野,搭建起跨学科对话的平台。
撰稿人:苏鑫龙
二审:卫才华
三审:郑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