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
一级学科博士点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时间:2025-03-21 阅读次数: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 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具有严谨的科研作 风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2、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具备较强逻辑思维 和创新性思维,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基础扎实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

3、具有坚实广博的中国语言文学理论基础与文献功底,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 熟悉本学科的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与研究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求实作风、创新意识与 独立科研能力;能够承担高层次中国语言文学科研、教学与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 具有较为宽广的国际学术视野以及必备的从事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一般为 3-5 年,在职博士研究生一般为 4 年,直博研究生一般为 5 年,硕博连读研究生一般为 6-7 年(含硕士阶段)。在规定基本年限内,未达培养要求的, 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博士阶段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 8 年。博士研究生未在规定时间内 完成学业,又未按规定申请延长学习年限者,视为自动放弃学业,学校对自动放弃学业的以及 在最长学习年限内未能完成学业的研究生,按其学业完成情况作出相应的结束学业的结论。

三、研究方向

1、经学研究:具有广泛知名度,实施国家重大项目《中日韩诗经百家汇注》和《经义稽考》, 由诗经学向十三经研究与域外诗经学拓展,经史文献功底扎实,朴学特色鲜明。

2、汉语方言学研究:居国内领先地位,承担国家语保工程和国家重大项目《近代汉语方言 文献集成》《满汉对音译音文献集成、数据库建设及清代音韵学体系重构研究》,专门之学研究 成绩突出。

3、俗文化与民族文学研究:挖掘华北地区多民族文化资源的普遍特征,实施国家重大项目 《山陕豫民间文化资源谱系与创新性发展的实证研究》,在金元文学与民俗文化研究领域具有系 统性,在全国区域文化研究格局中具有代表性。

4、文艺理论批评与文化生态研究:发掘国学体系下中国文艺思想特质与当代价值,经学文 论、气论美学和当代文学研究取得诸多原创性成果,培养山西文学批评生力军,引领山西文学 生态建设。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规定 18 学时为 1 学分。博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 14 学分。 各专业学术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表见附录。

为保证培养质量,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者必须补修与本学科相关的硕士研究生核 心课程 2-4 门。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直博生须补修本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非公共课)不少于 16 学分。

五、教学实践与科研实践

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经考核合格者,分别记1学分。

为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博士在学期间需担任导师的助教工作。主要职责包括: 导师上课时随堂听课,了解教学进度和内容;辅助导师承担课堂组织与管理、课堂答疑、批改作 业、组织讨论、习题课指导、实习辅导、社会调查、指导学年论文、辅助指导毕业论文等工作。 一般安排在第3学期进行,时间不少于4周,助教工作期满经考核合格者,获得学分。

科研实践需参加导师或导师指定的课题组的科研项目,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由导师根 据学生实际参加时间和表现,赋予相应成绩和学分。

假期科研能力培养实践:博士研究生在假期开始时,须按照导师的要求进行假期科研能力培 养实践,实践类型可以是按照专业书目阅读,也可以是完成论文或调查报告。开学时由导师负责 评定。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必要环节,旨在全面考查研究生入学以来的思想政治表现、 课程学习情况、学业水平及学术研究能力,及时发现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障研究生培养 质量。时间一般为第四学期 3 月上、中旬。学业综合水平考核以口试答辩的方式进行。由培养 单位 3-5 名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教师及一名答辩秘书组成考核小组, 听取研究生的口头汇报(10-15 分钟),考核小组根据学生汇报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并根据 学生的答辩情况给出考核意见。研究生中期考核结果为以上三方面考核内容的综合考量结果, 评定分为三个等级:A(优秀)、B(合格)、C(不合格)。中期考核结果为 C(不合格)者,学 籍异动入下一年级延期毕业,并随下一年级重新进行中期考核,二次考核仍为 C(不合格)者 取消学籍。

七、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在博士研究生指 导教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独立完成。博士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应不少 于两年。

1.论文开题:学位论文选题应在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拟定。博士生在 选定课题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依据、目的、 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课题条件和实施方案等。开题报告应在本学科或相关学

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导师指导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形成结论性书面意见。专家考核小组 由5-7人组成。时间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未通过开题报告论证者,可继续准备,每隔半 年重新进行报告论证,直至通过。

2.预答辩: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前一学期进行论文的全面审核,即预答 辩。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博士研究生向预答辩委员会全面报告论文进展及取得的成果,听取意 见,确定如期还是延期答辩,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

3.论文评阅:论文评阅有关规定详见《山西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工作规定》。

4.论文答辩:研究生在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一般在最后一个学期末 进行。有关要求见《山西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工作规定》。

八、必读书目和主要学术期刊

(一)必读书目: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年。

中国史学史纲,瞿林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年。

国学概论,刘毓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

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年。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中华书记 1983 年。

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1981 年脩订重印

论语正义,刘宝楠,中华书局 2016 年。

孟子正义,焦循,中华书局 2017 年。

庄子集释,郭庆藩,中华书局 1978 年重印。

诗经通论,姚际恒,中华书局 1958 年版。

诗义会通,吴闓生,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 1959 年版。

诗三百篇探故,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年版

诗经韵读,王力,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版

楚辞集注,朱熹,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年版

楚辞通释,王夫之,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5 年重印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萧涤非,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年版。

中古文学史论,王瑶,北大出版社 1986 年版

八代诗史,葛晓音,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

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 1978 年。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 1978 年。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王运熙、杨明,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年版。

文心雕龙注,范文澜,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年版。

唐诗杂论 闻一多,中华书局 2009 年

隋唐五代史纲,韩国磐,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7。

唐代科举与文学 傅璇琮,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6 年。

唐诗论丛 陈贻焮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0 年版。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程千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袁行霈 北大出版社 1987 年版。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年版。

汉唐文学的嬗变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 1990 年。

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 1998 年版。

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王先沥等 ,花城出版社 1988 年。

音韵学教程,唐作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年第 2 版。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商务印书馆 2013 年第 2 版。

训诂学,洪诚著,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4 年第 1 版。

汉语语法史,王力著,商务印书馆 1989 年第 1 版。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第 1 版。

校雠广义,程千帆、徐有富著,齐鲁书社 1998 年版。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五卷),陈平原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三卷),王晓明主编,东方出版中心,1997 年版。

批评空间的开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王晓明主编,东方出版中心,1998 年版。 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王瑶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

(二)学术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文学遗产》,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文艺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

《民族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中国语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方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汉语学报》 华中师范大学

《古汉语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文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中国比较文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

《当代作家评论》 辽宁省作家协会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中国现代文学馆

《民俗研究》 山东大学

具体考核办法参见“教学实践与科研实践”部分的“假期科研能力培养实践”。

教学进度表

一级学科:0501 中国语言文学

0501Z2 中国民间文学

课程类别

模块学分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学期

考核方式

一学年

二学年

三学年

考试

考查

公共基础课

8

外国语

4

7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6







公共选修课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1

18







学术论文写作

1

18







学科基础课

2

文学研究的观念方法与史料学

2

36








专业必修课

6

民间叙事(神话、传说、故事)学研究

2

36







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2

36







民俗学理论话语体系与创新性发展

2

36







专业选修课

4

中国民间文学前沿理论

2

36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专题研究

2

36







专业实践

教学、科研实践

2

36










教学进度表

一级学科:0501 中国语言文学

050101 文艺学

课程类别

模块学分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学期

考核方式

一学年

二学年

三学年

考试

考查

公共基础课

8

外国语

4

7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6







公共选修课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1

18







学术论文写作

1

18







学科基础课

2

文学研究的观念方法与史料学

2

36








专业必修课

6

中西比较美学与文论

2

36







经学文艺思想史

2

36







中国文学批评范畴研究

2

36







专业选修课

2

文艺学前沿理论专题

2

36







专业实践

教学、科研实践

2

36










教学进度表

一级学科:0501 中国语言文学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课程类别

模块学分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学期

考核方式

一学年

二学年

三学年

考试

考查

公共基础课

8

外国语

4

7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6







公共选修课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1

18







学术论文写作

1

18







学科基础课

2

语言学研究的观念方法与语料学

2

36








专业必修课

6

汉语方言学

2

36







汉语方言调查与研究

2

36







汉语语法专题研究

2

36







专业选修课

4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操作

2

36








汉语史

2

36







专业实践

教学、科研实践

2

36










教学进度表

一级学科:0501 中国语言文学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课程类别

模块学分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学期

考核方式

一学年

二学年

三学年

考试

考查

公共基础课

8

外国语

4

7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6







公共选修课(必修)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1

18







学术论文写作

1

18







学科基础课

2

文学研究的观念方法与史料学

2

36









专业必修课

6

文献检索与研究

3

54







宝卷文献整理与研究

3

54







专业选修课

2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题研究

2

36







专业实践

2

教学、科研实践

2










教学进度表

一级学科:0501 中国语言文学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类别

模块学分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学期

考核方式

一学年

二学年

三学年

考试

考查

公共基础课

8

外国语

4

7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6







公共选修课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1

18







学术论文写作

1

18







学科基础课

2

文学研究的观念方法与史料学

2

36








专业必修课

6

史部要籍研究

2

36







经学研究

2

36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

2

36







专业选修课

2

古代诗歌与诗论

2

36







专业实践

教学、科研实践

2

36










教学进度表

一级学科:0501 中国语言文学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程类别

模块学分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学期

考核方式

一学年

二学年

三学年

考试

考查

公共基础课

8

外国语

4

7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6







公共选修课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1

18







学术论文写作

1

18







学科基础课

2

文学研究的观念方法与史料学

2

36








专业必修课

6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与作家个体研究

2

36







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

2

36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专题

2

36







专业选修课

4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

2

36







文艺学前沿理论专题

2

36







专业实践

教学、科研实践

2

36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0466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山西大学文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