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教授

段友文

时间:2021-04-13 阅读次数:

blob.png

【个人简介】

段友文,生于1957年4月,山西襄汾人。1979至2004年在山西师范大学任教,曾任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黄河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2004年作为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带头人引进山西大学。现任山西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间文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民俗文化与俗文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山西民俗学会副会长,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民间文学、民俗学、区域民俗文化。2020年被评为山西大学年度“十佳教学标兵”,多年来秉持的教师格言是:“知行合一,奋力前行,把学问做在民间大地上!”


【科研项目】

1.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

“黄河中下游家族村落民俗与社会现代化”(2000年);

“古村镇文化景观整体保护与扶贫策略研究”(2010年);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山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神话传说文化意蕴与当代表述”(2015年);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山陕豫民间文化资源谱系与创新性发展的实证研究”(2019年)。

2.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项:

“走西口移民运动中的蒙汉民族民俗融合研究”(2019年);

“二十世纪文学的民俗文化研究”(2019年)

3.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中心委托项目2项:

“中国节日志·春节·山西卷”(2010年)

“中国节日志·关帝庙会志”(2014年)

4. 省级横向项目、政府采购项目多项。


【学术著作】

《汾河两岸的民俗与旅游》,旅游教育出版社1995年;

《黄河中下游家族村落民俗与社会现代化》,中华书局2007年;

《走西口移民运动中的蒙汉民族民俗融合研究》,商务印书馆2013年;

《古村镇文化景观整体保护与扶贫策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主编《山西古村镇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三晋出版社2015年;

主编《中国节日志·春节·山西卷》,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


【学术论文】

民间谚语的美学思考》,《山西师大学报》1989年第2期;《人民日报》(海外版)1989年11月2日第2版“学术园地”栏目摘要介绍。

南蛮盗宝型传说母题的文化阐释》,《民间文学论坛》1998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1998 第5期全文转摘。

《论民歌的审美意象》,《文艺研究》1998年第3期部分发表;全文载于《东方丛刊》2000年第四辑(总第三十四辑)。

人民口碑文学中的太行山抗战史——论左权抗战民歌》,《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第3期。

李自成传说的英雄叙事》,《民俗研究》2009第4期;全文收入刘守华、罗杨主编《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9年卷》。

汾河之神台骀传说信仰的文化传承与村落记忆》,《民族文学研究》2013第6期。

高禖神话信仰:生命美学意蕴的地方表述》,《民族文学研究》2016年04期。

山陕后稷神话的多元化民间叙事》,《中原文化研究》2017年0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7年第9期全文转摘。

论山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神话传说与民族精神》,《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收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编《新时代文化艺术思想研究文库》(第9卷),文化艺术出版社。

晋东南成汤崇拜的巫觋文化意蕴考论》,《中国文化研究》2008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09第2期全文转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第6期转摘。

走西口移民运动带来的祖籍地与迁入地民俗文化变迁——以山西河曲、保德、偏关三县和内蒙古中西部村落为个案》,《民俗研究》2011第3期。

多元文化视野下边关古镇保护模式研究——以山西右玉县右卫镇为例》,《西北民族研究》2013年第4期。

“后申遗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参与》,《文化遗产》2015年第5期。

乡村振兴中民俗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发展》,《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6期,《新华文摘》网络版,2020年第13期全文转摘。

《山陕豫民间文化资源谱系建构与乡村价值发现》,《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


【获奖】

专著《黄河中下游家族村落民俗与社会现代化》获得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

三次获得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三次获得山西省社科联“百部(篇)工程”一等奖。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0466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山西大学文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