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史秀菊,女,1962年生人,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主攻方言语法)。现为中国语言学会、全国方言学会会员;山西语言学会会长,常务理事。
【教学方面】
主讲的本科课程有“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主讲的研究生课程有“语法专题研究”“语言要素教学”等课程。从事语言学教学30余年,多次获得校级、省级“教学标兵”、“教学能手”“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教改项目】
1. 2017年山西省重点教改课题:语法立体教学与创新能力培育研究(J2017004)
2. 2018年入选“1331工程”立德树人“好老师”课程建设。
2014年以来教学方面获得的荣誉和奖项:
1.2020年所讲本科课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
2. 2020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3.2014年获山西省高校“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4.2018年入选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
5.2019年教改课题“语法立体教学与创新能力培育”的研究成果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6.2019年负责的本科课程“现代汉语”被认定为省级精品课程。
7. 2019年获山西省“高校师德楷模”荣誉称号。
8.2014年获山西大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9.2019年获山西大学“十佳教学标兵”荣誉称号。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其他国家课题多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教材2部,在《中国语文》、《方言》、《语言研究》、《语言科学》、《语文研究》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具体如下:
主持的国家级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晋方言语法史研究(05BYY052)
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类型学视野下的晋方言语法比较研究(13BYY047)
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言接触视域下的晋语指代词比较研究(22BYY049)
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汉语方言自然口语有声基础语料库建设·平遥方言语料研究(12&ZD177-2-2)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山西方言指示与称代研究(20YJA740036)
5.教育部(国家语委)项目:濒危汉语方言调查·山西临猗山东高密话(YB1733A009)
6.教育部(国家语委)项目:山西汉语方言调查·平遥(YB1503A009)
7.教育部(国家语委)项目:山西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与测前培训对策研究(PG10005)。
【论文】
1.《“一头拾来”的“拾”本字为“射”考》(独立),《中国语文》2002年第1期。.
2.《山西平遥方言复句关联标记‘门’的演变——从后置到前置》(第一作者),《中国语文》2018年第6期。
①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②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③中国社科院语言所官方APP平台《今日语言学》对作者和文章观点作了专门报道和介绍。
3.《山西方言人称代词的表现形式》(独立),《方言》2010年第4期。
①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②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4.《山西临猗方言人称代词的音变》(独立),《方言》,2003年第4期。
5.《山西兴县方言同音字汇》(第一作者),《方言》2014年第4期。
6.《山西沁水端氏方言同音字汇》(独立),《方言》2019年第2期。
7.《盂县方言指示代词四分现象的考察》(独立),《语言科学》2010年第5期。
8.《山西晋语区事态助词“来、来了、来来、来嘅”》(独立),《语言研究》2011年第3期。
9.《晋南解州片方言表趋向和事态意义的“去”》(独立),《语文研究》2007年第3期。
10.《山西南部方言的“X去”》(独立),《语文研究》2010年第4期。
11.《山西临猗方言的结构助词“奈”与“哩”》(独立),《语文研究》2003年第4期。
12.《山西方言指示词叠置的两种功能》,《方言》,2022年第2期。
【著作】
1.《山西方言语法研究》(独著),,商务印书馆,2023.
1.《语境与言语交际得体性研究》(独著),,语文出版社,2004.
2.《河津方言研究》(独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3.《盂县方言研究》(第一作者),九州出版社,2009.
4.《交城方言研究》(第一作者),北岳文艺出版社,2014.
5.《兴县方言研究》(第一作者),北岳文艺出版社,2014.
6.《沁河流域民俗语汇:以端氏方言为例》(独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
【编著教材】
1.《山西方言与普通话》(独著),中国科技出版社,2002.
2.《大学生学习普通话教材》(合作),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