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山西大学文渊推普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乡村,分别在山西省晋城市、长治市、临汾市开展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为特色的一系列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本次志愿服务活动以调研、助老、推普、助农、多彩课程为主要内容,促进各地交流交往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点上出彩,面上开花”的成效,助力乡村振兴。
“斗牛飞,斗牛飞,飞到南山吃露水”,小朋友们清脆的童声在教室里回荡。
推普实践队在调查过程中通过儿歌小课堂、民歌演唱、开展手抄报绘画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吸引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还通过诗朗诵来纠正发音,在玩中学,让学生了解了普通话的“前世今生”。宣讲成员还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取了中高考相关知识点,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同学们都乐在其中。
本次推普活动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统计调查方法和实地调查法,将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共收取396份有效问卷,让数据发声,方便队员有针对性的进行走访调查。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团队成员还与当地的村委干部积极联系,为党员、干部普及了讲好普通话对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同时当地干部也积极配合队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队员还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访者进行谈话,了解真实情况,并为群众“出谋划策”,让村民认识到学习普通话在致富路上的重要性。
一条条村规民约不是束缚村民的条条框框,而是为切实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创造和谐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准则,更是守护“家”的民心。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乡村的生活在日月更替中好像放慢了,台上唱着戏,台下合着调,一派花好月圆的乡村景观。岁月静好的背后得益于国家的强大,“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是党对人民的誓言,也是民众追随党的决心。村规民约的第一条就是“每个村民都要学法、知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这正是稳定社会秩序的关键。
队员在推普活动中也深入百姓的生活,了解了蔬菜大棚种植情况。队员发现普通话在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业技能上有很大助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做产品宣传和文化传播。在养殖户的个人访谈中也发现由于普通话掌握的系统性不足也让他们在法律维权、推广销售等方面吃了不少亏,这些真实的故事,让实践团成员们更加坚定了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
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的乡村孕育出芳香馥郁的乡土文化,每个村庄的山水都沉淀出了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村落文化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边框,是安土重迁、落叶归根、家族本位及人情世故组成的纽带。要将传统乡村社会构建为牢固的村庄共同体,就要挖掘文明传承的文化基因,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山大文院推普志愿队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重点走访了部分村民,整理了经典乡村文化。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们大致了解到以下文化内容。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西封村曾在2023年3月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村庄内还保留有大量的古建筑,并且有些还在投入使用,实现了古建筑保护再利用。该村的玉皇大庙是周边最大的玉皇庙,因早年被盗严重,只在传统庙会和过年时开放。在今年四五月份,村委会组织进行了修缮,让历史的遗存重新焕发生机。
陵川剪纸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陵川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写实和变形的统一,它是人们在对自然认识的基础上,以纸传情,以纸塑美,让剪纸活起来。陵川剪纸将剪纸艺术与国画、版画、铜铬画、布贴等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以戏曲人物和佛教文化为主要创作题材,代表作品有《戏曲人物系列》、《月华》、《兰闺雅集图》、《醉仙图》、《四季花鸟》、《梅兰竹菊》、《千手观音》、《清明上河图》等。陵川剪纸造型简洁夸张,线条疏密得当。它以点、线、面勾勒出自然事物的原始面貌,但同时又注入人的想象,做到实处不死板,虚处不空洞,显出一种节奏感、韵律感。
晋南威风锣鼓,早名为"锣鼓",俗称为"家伙",流行于山西省晋南地区的一种民间打击乐艺术形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晋南威风锣鼓起源于尧舜时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融音乐、舞蹈、技艺于一体,富有民族特色,体现民族精神,有着"天下第一鼓"的美称。
威风锣鼓表演者强悍矫健的身姿,粗犷豪放的性格,朝气蓬勃的气势,处处体现了黄土高原上北方汉子豪爽奔放的性格。锣鼓声音洪亮,音域宽广,深沉浑厚,慷慨激昂,给人美的享受。1990年由410人组成的威风锣鼓队,在北京举行的亚运会开幕式上献艺,展示了中华民族顶天立地、威武雄壮、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民族性格。
长治的黎侯鼓也是一种独特的民间鼓乐,历史悠久、种类丰富、特色鲜明,其中,锣鼓与舞蹈及民俗相结合,以其宏大的气势、灵活多变的技法形成了独有的魅力,深受群众喜爱。
抗日战争时期惨痛的“西陕惨案”也叫“三五惨案”,就发生在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荫城镇西陕村。1938年阴历三月初五,惨无人道的日军在村中残忍屠杀大小108名村民,幸存下来的仅有40余口人。为铭记这段历史,长治县2010年在西陕村建起了西陕“三·五惨案”纪念碑,同时,建起了红色主题广场和红色历史记忆馆,以此来警示后人,勿忘历史,居安思危。
此次山西大学“文渊青年推普实践队”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他们将普通话的种子撒在了村民心中,同时让同学们近距离地领略到这些非遗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提升了大家对本土文化的了解、认知和喜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使同学们真正认识到家乡文化的重要性,争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好,讲好家乡故事。未来,山大学子将继续秉承“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的校训精神,为乡村振兴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撰稿人:王佩云
二审:韩新伟
三审:王江红